前言
INTRODUCTION
本次考试为,共个班级、个学科,总分值为分。
计划名考生,缺考人, 实际考生人,最高分分,平均分分;
指标说明
1、学科成绩对比/班级成绩对比
(1)实考人数:实际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。一个班或年级该科目参加考试的人数,以该科目非缺考的人数为准;一个班或年级总分的参考人数,以参加任一应考科目的学生人数为准。
(2)缺考人数:缺考人数指未参加考试和扫描不成功或未扫描的人数。缺考人数=计划人数-实考人数,即缺考标记人数+未扫描人数。
(3)满分:试卷卷面分满分,默认为卷面分。
(4)
最高分:参与统计的学生成绩的最大值,根据统计范围的不同,又可分为:年级最高分、班级最高分。
(5)
最低分:参与统计的学生成绩的最小值,根据统计范围的不同,又可分为:年级最低分、班级最低分。
(6)
平均分:参与统计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,根据统计范围的不同,又可分为:年级平均分、班级平均分。
(7)
优秀率:优秀率=分数高于或等于优秀分数线的人数/统计人数*100%,默认优秀档(分)≥85%。
(8)
良好率:良好率=分数高于或等于良好分数线的人数/统计人数*100%,默认良好档(分)≥70%。
(9)
合格率:合格率=分数高于或等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/统计人数*100%,默认合格档(分)≥60%。
(10)低分率:低分率=分数低于或等于低分分数线的人数/统计人数*100%,默认低分档(分)≤40%。
(11)标准差:表示所有考生考试分数间的绝对离散程度,值越大表示个体之间的分数离散程度越大,反之,值越小表示个体之间的分数离散程度越小。
2、成绩等级对比
成绩等级对比中“等级”数据来源报告设置计分方式中等级或等级赋分设置结果。
(1)人数:指定范围下各个等级下考生人数;
(2)比例:比例=各等级人数/该范围下参与统计人数*100%;
(3)默认共分成五个等级:A:85%-100%、B:70%-85%、C:60%-70%、D:40%-60%、E:0-40%。
3、进线分析
(1)总分上线:考生总成绩达到总分各层次分数线(或名次)的称为总分上线;
(2)单科上线:考生某一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(或名次)的称为单科上线。
4、临界生对比
(1)人数:指定范围下各个名次段下考生人数;
(2)占比:占比=各分数区间段(或名次段)人数/全部学生*100%。
5、优秀生学困生:
(1)人数:指定范围下各个名次段下考生人数;
(2)占比:占比=各名次段人数/全部学生*100%。
6、优劣势学科对比
学科成绩换算成标准分数(z分数)进行比较,雷达图塌陷处为班级劣势学科,需要多加关注;z分数=(班级平均分-年级或所选班级均分)/标准差。
7、平均分、得分率:
线上:以实际参加学生数量为基数来计算。
线下:以实际扫描的答题卡的学生为准。
8、单道题的分值区间:
[0,50%)、[50%,80%)、 [80%,100%]
若有小数点则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。
9、位次目标值:
个人位次和班级位次 下次目标值默认为20%。
10、知识点所占分值及得分率计算:
一道题含多个知识点,单个知识点分值 取平均分。